导入数据...
《油画风景1》实验教学讲义
时间:2016-01-06 11:23:00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实验教学中心   查看:283

 

第一单元  印象主义风景临摹

一、印象主义风景在历史长河出现的原因

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个重要流派,得名于1874年莫奈在第一次印象派画家群展上的一张作品《日出.印象》,当时的评论家以戏谑的口吻借这张作品嘲讽整个展览会叫“印象主义者的展览会”。从此“印象主义”这个名称不仅以其特有的绘画观念和风格载入史册,而且在欧洲整个绘画史中处于古典写实主义终结和现代艺术兴起的交汇地带。

    印象主义风景的表现方式虽然,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画派开始,到巴洛克、罗可可画派、都关注过油画中的色彩,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巴比松画派也都公开反对过“素描决定一切”。德拉克罗瓦说:“色彩是一幅画所固有的和本质的美,应当从一开始就加以考虑。”他的著名巨作《希阿岛的虐杀》,被人们惊呼这不仅是对肉体的虐杀,也是对“绘画的虐杀”!当时的评论家戈蒂描述道:“強烈的色彩,画筆的愤怒,它使得古典主义者如此不满与激动,以致他们的假发都发抖了。

  继现实主义之后,风景画成为印象派的天下。印象主义的艺术观点与追求,将主题锁定在了风景画。最杰出的印象派画家莫奈是一位坚定的印象主义者,一生只注意光色,他的这一举动给风景掀开了光辉的一页,造就了透纳以来的再一种惊人的效果并且由于实践的持久,产生了超乎他原本目的之外的额外意义,为绘画艺术发展的可能性铺开路。这位站在艺术史转折点上的画家这时仍然画着写实的风景,然而由于技法的历史性的积累,到他这时已炉火纯青,游刃有余。在他笔下画成一样东西根本就不算个事情,在这种挥手就能造物的熟练技巧支撑下,情感得到尽情的发挥,绘画的语言,笔触和颜色就如音符一样跳动,演奏出各种情感音乐,绘画在这时便走向表现和抽象,为现代艺术开启了先声。

 

二、印象主义风景在西方艺术史中的地位

印象派活动的时间虽然只有30多年,但它在绘画色彩领域和油画技法领域的成就,为现代表现主义继承和发展,一直影响到今天的架上油画以及对油画风景入门的重要作用,特别为今天的美术学院油画技法提供了典范。印象派绘画的主要情感还是欢愉的,历史至此,写实风景画达到了一个顶峰时期,对逼真再现自然景物的描摹手法,至今仍未能超出历史的范畴。

印象主义是西方写实再现油画的最后一个流派。因为:

1、印象主义第一次真正地发现了自然色彩的真实,填補了近500年油画写实历史在色彩再现上的空白,从这个意义上评价,是它把写实再现绘画推到了新的高峰。

2、正因为印象主义对色彩语言系统的极端重视,也从而瓦解了写实再现绘画赖以支撑的形体语言体系,从而导至了古典写实绘画传统的全面解体,

3、印象主义对写实再现传统的发展和破坏,为以后现代表现主义艺术提供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而成为了摧生西方现代艺术的产床。

4、印象主义画家在油画色彩研究、筆触研究、结构研究三个方面的成果,最终完善了油画形式语言的基本形态,并给西方现代各种表现主义油画创造自已的形式语言系统提供了最直接、最丰富的启示。

 

三、印象主义风景的观念和关照方式

巴比松派也曾尝试在外光环境中作画,但他们对外光中的物象表现仍带着画室中的造型观念,除了偏爱相对稳定的清晨和傍晚之外,而对阳光照射下闪烁的色彩效果仍然显得束手无策。因为这时的色彩发展仍然是受制于造型理论的,色彩自身的的理论体系、美学价值、观照方式和表现技法並来独立出来,这个任务最终落在了印象派肩上。

印象主义室外环境作画时,他们发现阳光下的事物与室内环境中的事物所呈现的视觉效果与画室截然不同,事物並不像室内那样充满立体感,轮廓在光线的闪烁下清晰度消失了,明暗的強烈反差代替了室内呈现的丰富的中间色调,形体显得简约而概括,物体的空间关系在光的衍射作用和空气笼罩下也变得不可测量。世界的万物无不被变化着的光色笼罩着、改变着。

印象主义的伟大成就,集中体现在它完成了自文艺复兴以来,写实主义绘画在色彩语言系统中再现真实的空白,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绘画之中,创立了以“条件色”为核心的色彩再现系统,从而彻底打破了依坿于素描造型体系的“固有色”观念。

 

1 色彩观念:

固有色的方法实际上只是“用素描的眼光看色彩”我们可以把印象派色彩体系称为条件色系统。这个系统所建立的一些概念,如光源色,环境色,对比色,原色,補色,间色,复色以及色相、色度、色性、色调等色彩概念才是的色彩学概念。

色观念是用“色彩的眼光看物体”,在条件色体系中,暗部和阴影並不是不

受光,而是不同明度、不同性质的光。它既要受到地面和周囲物体的反射光

影响,又要接受空气折射光的影响,还要受到与光源方向相反的天光的照射。由于这三种光的复杂和微妙的影响,固有色观念中所谓的不受光半受光部,反而比之光源直接照射的色彩更为复杂丰富,更加变化无穷。

 

2观照方式:

由于自然光线是变化的、闪烁的、运动的,印象派在捕捉瞬间印象时,不仅要抛棄固有色观念,而且要改变对色彩的观照方式。素描強调的是理智的不受时间限制的观察方法,过去学院派強调观察能力是画家的根本能力。而印象派重视的是感觉能力,強调了对自然色彩的瞬间感受。

色彩不是“观察”出来的,而是“感觉”出来的,观察需要凝聚目光,而目光一但凝聚,色彩就永远把握不住了,只有感觉才具有印象的总体性和天然的比较性。 

3“瞬间感受”的观照方式的特点:

第一,強调了在特定时间、特定空间中事物色彩相互依存的整体性,因而对色彩调式的把握被提到了首位。

第二,因快速记录瞬间感受,事物的局部、细节被忽略,因而使画面呈现出简洁而鲜明的视觉效果,大色块的概念因此产生。

第三,色彩印象是在比较中显现的,因这种观照方法重视了直觉比较,(而非素描观察分析中的理性比较),因而就使色彩能在一定调式下,在大色块关系中,呈现出斑斓、跳跃、丰富而有生机的色彩效果。

四、印象主义风景的主要语言技法

随着色彩观念和观照方式的改变,其色彩表现技法也有了很多新的发展和创造,我们今天公认的所谓油画语言技法的主要特点,一是色彩,二是筆触,三是结构。这三点都是在印象派时期形成和完善的。

正是这些油画基本语言技法,使得后来现代表现主义在激烈反对印象派观念时,也没有把他们的技法扬弃,相反,现代表现主义的两大语言体系则是建立在印象派的基础之上而推向极端的。

依据七色光谱原理和人的视神经反射原理,创造了色彩并置法。使之在适当矩离观看时,由于光的衍射原理和视觉综合原理的作用,能产生一种混合色效果,也就是所谓光学混合。如几筆红色,几筆黄色并置在一起,变成了橙色效果。这种未经在调色板上反复调试的颜色,其特点是鲜明、生动、丰富,能较准确地表现光的闪烁运动。

紧接印象主义的新印象主义,更是強化这种并置法,把印象派的感性综合上升为理性分析,而创造了纯粹以科学色彩原理为依据的混合体系,而成就了点彩派画风,並对后来的理性表现主义展生影响。

穾出了油画筆触的表现力。我们已知道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大都采用“间接画法”,像中国工筆重彩一样,层层罩染,层层复盖,用筆多为涂刷,表面处理平滑,而不见筆触。自巴洛克时期鲁本斯、伦勃朗始,创造直接画法,在以后的两百多年中,筆触的塑造力有所发展。但是,这时的筆触是以块面的形态出现,其绝对功能只在于塑造形体,因此十分注意筆触与筆触间的含接。筆触的独审美价值並没有被突显出毕沙罗、希斯莱、雷诺阿和莫奈早期的作品大都使用清晰的小筆触,十分生动,有助于表现丰富变化的色彩。德加、图律兹、特别是莫奈晚年作品中的筆触则遂渐向线条的形态方向发展,筆触更具有運动感和情绪性。而这两个特点正是以后各种表现主义作品在筆触上的主要特点。

 

五.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及参考资料

印象派名画作品、投影仪、单反相机、扫描仪、笔记本电脑、彩色打印机及道具《索罗亚--写生与创作》覃超柏   广西美术出版社

《油画的光与色》(美)凯文·D·麦克弗森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第二单元 古典写实主义风景临摹

 

一、古典主义风景的历史地位和人文价值
  
虽然西方油画的历史主要是由人物画写就的,而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分支的风景画也有其不可或缺的价值。由于历代杰出大师的无限努力,其辉煌的成就与其他画种一样造就了西方绘画这短短几百年间的迷人业绩,可以说没有这些杰出的风景画,西洋绘画史是不完整的。如果说画的最高价值就是人文价值的体现的话,那在风景画中也同样符合,它由画家创造出来,同时也造就了作者,使之得以发挥和完善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同时风景画也造就了他的时代,和不同时代的人,使欣赏它的人均能够从中受益匪浅。

 

二、古典主义风景发展及代表人物

1、端倪: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的风景画
  
人类生存于自然之中,在日常活动中除了和人打交道外,便是和自然打交道。人们在注意自然之后,开始了对自然景物的描摹,于是在比较早期的绘画中出现了风景画(如庞贝壁画)。由于宗教势力对人们的探索思想的禁锢,大多数艺术都被中世纪的宗教艺术所取代,人们的注意力转向了对神的崇拜,社会的现实使得风景画在欧洲历史的一个相当长时间里鲜有作为。这种状况直至文艺复兴时代才有所转变。
  
文艺复兴后,人们逐渐把人的价值从宗教中独立出来,并得到肯定,欧洲人向希腊人学习民主,也像优秀的先民一样开始研究自然,于是自然科学发展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画家们的自然认知能力和技法表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文艺复兴时期仍是宗教画历史画的天下,虽然也出现了现实主义的题材(如勃鲁盖尔),而基本面貌仍是以画人物的主题性创作为绝对统治地位的,而风景内容的绝大部分出现在主题性绘画的背景中,只有极少数独立出现的风景画。
 
达芬奇创作出第一幅独立的风景画,风景素描,这位对自然有着极大兴趣而且博学的画家以超乎常人的热情描绘自然的一草一木,而这些绝大多数都是素描,这在以后的伟大的风景画家中也是屡见不鲜。
  
如果说意大利南方对于风景发生兴趣,并未画什么完整的风景画,只是更多的去描绘自然生长状态下的植物的话,那么无独有偶,在北方,丢勒也以同样的热情,如达芬奇一样描绘植物,动物,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耐心和兴致勃勃致使他用尽心思细致地描绘一株植物。作为西方水彩画的鼻祖,丢勒画了可能是历史上最早的一幅水彩风景画。这幅风景画显然与他描绘植物,动物的绘画一样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并不考虑将其出售,因为那时的画家并不以此题材为生,真正的第一批职业风景画家到十七世纪出现。

2、起源:17世纪职业风景画家的出现
17世纪在欧洲大陆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荷兰,它开始了一个新兴资产阶级真正走上了欧洲历史舞台的序幕。新兴资产阶级的艺术趣味与工业发展导致的社会分工直接导致了绘画面貌的巨大变化。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纷纷独立出来,并且各自得到充分发展,由于社会的需求,形成了最初的美术品市场,美术商业化的局面出现。
 
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欧洲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批职业风景画家,最早期的代表是扬··戈延,代表作有《河上要塞》,《埃延附近的莱茵河》,这些画尺幅较小。那时还没有实景写生,而作品却是基于对自然景物的细心观察的,那种逼真细致的画法是适合当时买主的口味的。
  
荷兰风景全盛时期的代表人物鲁依斯达尔和他的学生霍贝玛,这些荷兰小画派的风景画家们描绘的风景给人以亲切真实的感觉,体现了常人生活中的情致,由于是对于现实景致的感情而必然导致对画家的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因而那时的风景画家主要的精力便用在努力增强技艺,以描摹现实中的情致而无更多的追求,这与其他地方和后来很多画家有所不同。同时由于这种状况,第一批风景画家们为风景画积累了相当可观的技术经验。其中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并不以风景画为主业的画家——维米尔
  
同时期的法国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普桑与洛兰共同开辟了法国风景画的辉煌开端。与荷兰画派的小景不同,它们的颇有气势的宏大场面深具古典的内涵。普桑的风景画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倾向,深沉而肃穆,因而有了更多的哲学意味,画面的崇高的精神倾向使之有了深厚的历史感。作为历史画背景的风景在古典绘画中往往显得概念,不如现实中的鲜活,不像以后很多风景绘画作品中描摹得那样真实与接近生活,然而正是由于古典对于共性的描绘使之与现实拉开了距离,走向了人性崇高的一面,即走向神性,这与以后的走向现实,走向人性,走向人性方方面面的艺术倾向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是西方文明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
  
十七世纪是欧洲美术史上肖像画的顶峰时期,那个时代最主要的伟大画家都是画人物的。他们也都会画一些独立的风景画,而且品质相当可观,维米尔等。荷兰小画派的风景画家们大多是一种对现实景物的兴趣而创作的,伦勃朗与他们不同,对于油画语言的深刻追求,及对聚光效果的迷恋,使他的风景画看上去很有舞台的效果,这种状况也开始了一个正由古典向现实过度的历史时期。然而与伦勃朗人物画的深度性格刻画有所不同,他的风景油画精神内涵不多,更多的是抒情。这些素描充分说明了伦勃朗的现实主义立场。它们就是现实中的普通景物,而且被画得那样朴实,平易近人,没有任何的造作的痕迹。那种基于对普通生活的热爱而产生的作品,深深影响了后来无数的画家。与伦勃朗齐名的肖像画大师委拉斯贵兹偶尔的几幅风景小景画得非常平实,功力平隐地发挥了应有的水平,除了技法之外并没有更多的价值,比之人物画更罕有情感的流露。在当时鲁本斯用他旺盛的精力创作着杰出的风景画,这些完全出自个人兴趣的作品比起他许多订制的创作更有一些真情流露。他对于树木的有力地描绘显露了一个杰出的素描大家的功力和才气,一种生命力充满了画面。可以说鲁本斯的风景画比之他的其他任何绘画都是毫不逊色的。
  
十七世纪风景画在历史上充分地展开了,然而现实主义刚刚开始。


3
、发展:十八世纪的浪漫主义风景画
  
在欧洲历史上启蒙运动提倡理性主义之后,浪漫主义的倾向露出了端倪,后来蔓延到文化的各个角落。这是一个让人兴奋的伟大时代,也是英国风景画繁荣的时代,对大自然的热爱是浪漫主义的一大特征,与大诗人华兹华斯相对应的,是风景画家康斯泰勃尔和透纳。一个民间画家,一个官方画家,对于传统有着不同的态度,透纳这个一心想要赶超洛兰的皇家美术学院的画家,把古典的风景带入了浪漫主义精神,而与洛兰不同的是宁静和平的理想精神,被另一种崇高所取代了,它是力量的体现,色彩的光辉,运动,情感的激烈倾泻,他打破了理性主义,把浪漫主义推向了某个方面的极致。与透纳不同,乡间的画家康斯泰勃尔只想画现实中的景致,而不去创造太多的想象因素。他的这个做法延续了自荷兰小画派的第一批风景画家及鲁本斯那样的人的兴趣。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技法上,以使得欧洲人的手在风景上越画越灵活,越画越精彩,从而确立了风景画家的地位,并且这种技法上的发展,也为此后的更多可能性提供了方便。
 
比康斯泰勃尔更具浪漫主义气息的是德国画家弗里德里希。他的浪漫主义理想比之洛兰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过多虚幻的浪漫主义的倾向,使得他的画面既少了古典的深沉厚重,也少了现实主义的朴实的厚重。作为浪漫主义风景画家的杰出代表,描绘心中所见景物,而难免舍弃了其他更加珍贵的东西。

4、兴盛:十九世纪的风景画艺术
  
大革命的浪潮艺术走向多元与自觉的时代,艺术甚至可以不为任何功利的目的,同时对于艺术自身的真谛的讨论也异常火热。艺术家有更大的自由去按自己的意愿画画,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
  
法国新古典主义的画家们,坚持历史画的创作,独立的风景画甚少,仅有的风景画作像大卫的风景小景,使我们想起委拉斯贵兹。与新古典主义的安格尔针锋相对的是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他的名画《希阿岛的屠杀》中的背景就是受了英国风景画家康斯泰勃尔影响的,鲜活的色彩,运动的笔触。此时,景物本身已不是画家关注的重心,而是借以表现绘画语言与内心情感的载体。继浪漫主义之后,反对官方艺术的矫揉造作和子虚乌有,现实主义诞生了,代表人物库尔贝,十分坚定地以强有力的创作维护自己的艺术主张,他以把现实主义中的景物原搬不动地画到画面上为己任,创造出一大批逼真厚实的风景画,将油画的写实技艺带到了一个新的程度。在这儿,艺术的求态度压过了一切。除库尔贝以外,现实主义另有两位重要的风景画家:米勒和柯罗。他们又和当时的一个著名风景画团体——巴比松画派有着密切的关系。米勒始终贯彻着现实主义的立场,他感情的真诚厚重与库尔贝的一丝不挂的求真心态和杜米埃的有力的批判精神,共同造就了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深度。

柯罗虽然画法上仍是以实景写生为主,但是其深厚的古典绘画理念却让这个独树一帜的风景画家达到了更丰富的内涵,而与先前的普桑,洛兰并称法国三大风景画家。柯罗一开始学习的是古典绘画,继之走向现实主义的手法,在个人性情与文学修养的影响下,画面产生了诗意,产生了理想的唯美的浪漫主义色彩。由于长时间的实景写生,观察和描绘,柯罗的手法已十分有印象主义的感觉。他的无功利的创作态度也使得他的作品少了经济繁荣时代浮华的印迹。与柯罗关系密切的巴比松画派代表人物卢梭,细心地描绘自然的真正形态,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悠然状态,却又不失庄严,总的来说巴比松画派的成就并不是很高,然而他却是那个工业时代的人们厌倦都市,回归自然的一个代表。在欧洲历史的许多个时期我们都可以看到在一个社会开放经济繁荣的条件下,风景画自然而然地就成了人们喜爱的一个画种,以满足物质充裕之后的精神需要。现实主义不仅仅发生在法国,而且波及世界各地,这里不便赘述法国之外的一些重要风景画家。
  
俄罗斯美术也在十九世纪达到繁荣,其中有四位著名风景画大师:萨甫拉索夫,希施金,库茵芝,列维坦,萨甫拉索夫的风景画与另三位一样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情调。大概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寒冷和民族情感等原因,他的画充满了凄凉的静穆的意境,这在代表作《白嘴鸭飞回来了》中便有很好的体现。这与列维坦的风景画不谋而合。希施金严肃的态度和扎实的功底使得他的森林风景完整而大气,树木的伟岸似乎映射了画家的人格。库茵芝的画则偏向浪漫装饰,俄罗斯风景画的审美情趣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三、古典主义风景技法特点

古典写实的具象造型体系是在画室这一环境中建立起来的,並经学院派规范而固定下来。在人为设置的室内环境中,依靠稳定的光源,事物呈现的是形体明确、轮廓肯定、细莭清晰、明暗柔和、层次丰富的视觉效果,並便于借助辅助工具和易量化的几何辅助线条,观察测量物体的比例关系和空间矩离,同时,稳定不变的光源还为画家提供有无限的时间去对物象进行冷静的、反复的修改调整和精微刻划。所以我们说古典写实体系是一种画室体系

西方再现性写实绘画的发生和发展,一直都是局限在绘画的造型语言系统中进行的。从古希腊开始的比例法则和直观透视到文艺复兴完成解剖学和透视学科基础理论的创建,再到新古典主义各种法则的神聖化,无一不是只在“造型”这个领域中发生。

     他们认为素描是解决造型问题的唯一手段,因而便产生了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这个概念,在新古典主义以前的所有的写实画派,几乎都相信素描决定一切是真理。不但决定了形体塑造,也决定了色彩表现和一切油画技法

古典写实传统的固有色观念,是在人为设置的条件下描绘假定不变的对象的方法,它关注的是先验的固有色的明暗关系,而明暗是一个素描概念。所以,古典写实主义无论是什么画家,也无论是画什么物体,都是一律的棕褐色调,即俗称的醤油色调式。

19世纪60—90年代法国兴起的印象画派之前,仅就画法而言,画风景画基本上都是遵循着欧洲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创立的对形的理想化的写实绘画风格为基础,“重素描不重色彩”,认为素描是绘画的根基、是理性的,色彩只是素描的一种再修饰、是感性的。作画的基本步骤是“先找出素描关系;再明暗;再色彩;最后动笔。”并且涂色的方法是在调色板上调色。说的简单些,这个绘画历史时期像是照相术在黑白照片上涂色的历史阶段,只不过在不同的阶段进程中有着不同的技术变化,直至照相术真正发明了彩色摄影之后,才从根本上扭转了在黑白照片上涂色的理念。

 

四、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及参考资料

古典写实风景名画作品、投影仪、单反相机、扫描仪、笔记本电脑、彩色打印机及道具

《希施金风景画》 (俄)伊琳娜·舒瓦洛娃   (德)维多利亚·查尔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油画》钱峰高等教育出版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实验教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