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类型:专业实验课
适用对象:绘画专业(中国画)
实验一 工笔人物画创作实验
(综合性实验 64学时)
1、 目的要求:
在《工笔人物画1》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工笔人物画的表现手法。研究工笔人物画的艺术语言及形式因素。将工笔人物画的传统技法及与现代色彩观念结合,创作出有时代感的工笔人物画作品。
2、实验内容:
(1)在线描、工笔花鸟1、工笔花鸟2、工笔人物1、的基础上通过写生、搜集资料整理完成一幅完整的工笔人物作品线稿。(需要2周青年男女模特)
(2)在工笔人物作品线稿基础上完成染色和完善。
①工笔人物画正稿着色前的准备:确定自己画面的风格,写100字的创作的随想,完成工笔人物画小色稿。
②勾线:用毛笔把铅笔线描稿拷贝成人物白描稿。白描的墨色深浅有人物皮肤、衣裤、头发、背景物体的颜色和质感决定,线条要有轻重之分。
上色:首先统一色调,先罩染一层淡淡的颜色(颜色由自己决定,即画面的整体色调。一定要淡)然后再进行分染,方法和工笔花鸟一样。通过多次分染、罩染两者的反复,完成工笔人物习作。(应注意上色时,先上水色后上石色,上石色之前上接近石色的水色。)
在《工笔人物画1》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工笔重彩画的表现手法。研究工笔人物画的艺术语言及形式因素。将工笔人物画的传统技法及与现代色彩观念结合,创作出有时代感的工笔人物画作品。
3、主要仪器设备
投影仪、拷贝台、高仿真中国画作品、绘画用展墙、相机、画架、打印机、宣纸、、扫描仪、画桌等
4、讲义内容:
中国工笔人物画有着漫长的发展史,在唐代已达高峰,各体俱备,异彩纷呈,其后每况愈下,逐渐走入低谷。明清到近代,虽然优秀的工笔画家不断出现,但是始终没能成为画坛的主流。建国以来,在中西绘画技法上打下坚实基础的徐悲鸿提倡把素描融入中国人物画学习,对中国画坛产生了深远影响。工笔人物画在长时间的休克中得到复苏和繁荣,从传统中吸收智慧,从现实生活中搜取素材,从国外绘画的精髓中汲取养分,为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不可磨灭的新的道路。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工笔人物画进入繁荣时期,人物画创作风格面貌表现为题材和形式风格的多样化,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艺术家自觉的艺术活动,更会促使某种创作风格的产生和发展;而不同群体对艺术创作方法的不同偏好导致艺术创作风格方法的多元。
当代工笔人物画处在一个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宽松的艺术范围使工笔人物画创作有了更广阔的空间。画家们以开放的心态吸取古今中外的精华,无论在油画、壁画、版画、连环画、装饰画,只要有益于表现创作风格的就加以吸收和借鉴,这使得现在的工笔人物画创作风格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呈现出各种可能性,甚至有些工笔画的创作风格已经超乎了我们的想象。工笔画是用工整谨细的笔法来描绘物象的,是中国绘画传统中的一种绘画形式,追求绘画手段的装饰性意味,造型手法上强调写意性的旨趣、概括、提炼,并主张以神韵、神态的思维为先导来把握物象的本质形态,这说明当代工笔人物画坛已是多姿多彩的语言形态,要想准确的将这些语言归类是很难做到的。
一、工笔人物画的创作风格多元取向
1.追求传统的写实特点,就是风格上呈现工整、细谨,钟情于古典工笔人物画的笔法、用线及层层渲染中容入现代元素,并借鉴西画中严谨扎实的造型技巧,重新构想着自己的语言形式形态。以何家英等为代表的一部分工笔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方的写实观念,走出了一条写实的传统路线。
2.吸收水墨画及装饰画语言,强化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即吸收水墨画语言及其写意旨趣。它从一味传统的工整谨细中走出,进行泼彩、泼墨试验,强化工笔画的写意性而将水墨笔法及写意精髓采纳到自己的语言形态中,不但丰富了工笔人物画的表现形式,也使古典绘画中的绘画形势相融合,如“工笔”与“写意”、“色彩”与“水墨”、等,都在当代实现了大融合。引入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注重装饰性的造型观念,吸收西方构图造型理念,逐渐形成装饰变形的工笔重彩人物画新样式。这种绘画色彩对比较强烈,造型古朴夸张,显示出独特的风格风貌。
3.绘画材料的研究,借鉴油画、版画及壁画的表现手法,智力于色彩的塑造能力和材质美感的表现,并进行多种创作手法方法的尝试。近年来,由材料而表现已经成为绘画交流的总体趋势,在工笔人物画的绘画过程中材料、肌理媒材等技术元素的使用也越来越明显。画材的拓展与使用,极大地丰富了工笔画的语言表现,从而使当代工笔人物画相对于传统工笔人物画具有更宽广的表现领域和更抢眼的视觉效果。
二、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风格多元化的原因
1.地域及文化选择的不同
当代文化语境的独特性必将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符合当代人们审美需求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是时代的需求。在当代多元文化语境中,艺术家的文化价值取向、审美理想不再有单一的标准,中国工笔人物画创作己经突破了过去审美模式的单一性、模式性的局限,几乎每一位工笔人物画家都在努力突破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模式,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工笔人物画作品层出不穷。这些种种迹象表明,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创作格局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并置的时代,寻求突破成为必然。
2.不同艺术家的艺术个性,促成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风格
改革开放迎来了强调艺术个性化创作的现代艺术潮流,在东西文化的交融中,当代中国画坛正步入表现形式多样化的进程,面临如何向现代转型的问题。当代广大工笔人物画家们自觉尊重自己的地域、民族文化的个性价值,努力顺应自己思维模式,积极构建拓展其独特的个性化艺术表现形势,探索艺术的发展方向而向现代蜕变
三、当代工笔人物画技法
一、起稿
用铅笔或木碳条起稿。起稿时要经过多次修改,才能定稿。定稿时,用重墨线勾勒铅笔稿中准备保留的线条。定稿后,用重墨钩线将画稿拷贝在拷贝纸上。经过拷贝这道工序后,就可以往熟宣或者熟绢上落墨了。
二、落墨
落墨也叫勾线或过稿,就是把宣纸或熟绢蒙在线条清晰的拷贝纸稿上,用毛笔将拷贝稿过到宣纸或熟绢上,形成白描稿。勾线要注意运用各种线描技法表现出全身各部位的质感,比如皮肤和五官要用淡墨,头发要用中墨。注意用笔要稳,行笔要慢,线条要流畅。
三、设色
设色也称着色、上色、施色、敷色、染色。设色是在白描稿上进行。一般常用于工笔重彩人物画的染色法有:分染、罩染,窄染(窄小范围的分染)、宽染(大范围的分染)、接染(两种颜色的自然衔接)、叠染(传统技法也称作“三矾九染”产生“薄中见厚”的效果)、掏染(小范围染背景底色)、等等。分染是为了表现面部的凹凸起伏变化。
染色时注意人物主体以及背景的处理协调进行,同步推进。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人物的头和手的表现非常重要,但是背景的作用不容小视。由于背景的处理方法与工笔花鸟有很多相似之处不作具体讲解,以下着重以头部的染色处理作为步骤讲解
头发的设色:画头发应先勾后染。首先按发髻线和发型的结构画,用中墨细细地勾出发丝,钩发丝的线条要注意虚起虚收。发丝勾好后,再用中墨分染,不要一次染足,如一次染得很黑,染出来的效果板滞,要层层晕染,逐步加深。一般需要五至八遍。在分染的过程中,如果感觉所钩发丝被覆盖,还要再提一遍。染头发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用花青调墨,把整个头发罩染一遍,这样会使头发感觉乌黑发亮。
脸部的设色:先用赭石(或胭脂、朱磦)把眼窝、鼻梁沟、脖子、耳朵窝等处的暗部渲染1至2遍,以增加立体感,仕女画不宜过分强调脸上的结构,以柔和为美。再染腮红,腮红一般用曙红在面颊处渲染1至2遍,让人觉得人物健康有血色。曙红色要染的适当,切忌过重,色太轻会显不健康,太重又会让人觉得格调不高。
罩染
在著色和渲染之后,要对脸部罩染一次皮肤色,皮肤色的配色:赭石+曙红+藤黄+花青+白粉调成薄薄的肉色,罩染脸部、耳部、脖子等所有皮肤。
开脸
人物画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把已经被罩染模糊了的五官提出来,刻画清晰,传统技法中称作“开脸”。
1、眉毛的刻画
用毛笔蘸淡花青把眉毛按结构染一遍,再用淡花青加淡墨染第二遍,第三遍用中墨在眉心处稍微加重,层层加深,直到满意。注意眉毛的眉头、眉中、眉梢的变化。
2、眼睛的刻画
用重墨重新勾上眼睑和眼球,画出瞳孔。上眼睑因为背光,要画得粗一些,黑一些;下眼睑因为受光,要画得细一些,浅一些。瞳孔有两种画法,一种是眼球中间的瞳孔有高光点,另一种是眼球中间无高光点,两种均可。
画眼睛如同画眉毛一样,也需要几遍才能画好,第一遍用花青染上眼睑,用花青加中墨或赭墨染黑眼球,以后几遍用墨,层层加深。画眼睛要注意眼睫毛的走向和长短,注意下眼睑要包住眼球,最后要在眼球的左右下方用白粉染一下,这样可以突出眼球,使眼睛的感觉更加明亮有神。
3、鼻子的刻画
鼻子位于人的面部正中,对人的面貌影响很大。鼻子由鼻梁、鼻头、鼻翼、鼻孔组成,鼻梁是由鼻骨、鼻软骨组成,刻画时要画两笔,用笔要虚起虚收,勾线要细而有力。鼻头、鼻翼是刻画重点,注意鼻翼的厚度及其在不同角度的透视变化。鼻孔一般只勾出轮廓,鼻孔线与鼻翼线一般不要相连。
4、嘴部的刻画
在人物的五官中,嘴是活动范围最大的,也是最富有变化的部位,嘴部在造型上由上下口唇、口线、人中和下颌唇沟构成。
上下嘴唇分别是两个相对的m型,上唇线比下唇线分明,两唇之间有一个口缝线,人中位于上唇的中间部位,是鼻子与嘴之间的凹槽。这一部分的结构由凹到凸,使它的对比变化较为突出。下唇比较圆滑,颌唇沟位于下唇的中心下部,刻画时上下唇的外缘线可相对画的虚一些,不要勾的太清楚。
口线的多变使嘴产生了丰富的表情,是刻画人物表情重要环节,口缝不能简单地画成一条直线,要画成波状。
嘴唇本身呈现红色,与其他部分有一定色差,刻画中要注意这一变化,上好颜色。
5、耳朵的刻画
耳朵包括耳轮、耳屏、对耳轮、对耳屏、三角窝、耳垂6部分。因在脸部两侧,且有头发遮掩,所以钩线、染色较其他部位相对弱一些,耳垂略染红色。
6、脖子的刻画
脖子是人物画中容易忽略的部位。其实脖子也很重要。传统人物尤其是仕女画和佛教画都在脖子上下不少功夫,如画三道“美人纹”,现代人物讲究“骨感”常画上锁骨或胸锁乳突肌。脖子的钩线要轻起轻收,色彩较脸部略淡。
7、勒脸线
用赭石+曙红或者赭石+朱磦调色,复勾脸的轮廓、下眼睑、鼻梁、耳朵、脖子等有皮肤的部位,色线要比墨线略粗一点,压住墨线但不盖死墨线,最后的效果应是色线中看得见墨线,墨线上罩着一条色线。
四、收拾
收拾:所谓收拾是指一幅画基本完成后的微调。将整幅画仔细审视,发现尚有不完美的地方,再作细微的修改与调整,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收拾要细心。
思考与练习:
1. 独立完成1幅工笔人物画创作。
2..思考当代工笔人物画与现实中人物的关系?
3.思考创作技巧学习的重要性?
4.思考工笔人物画创作的目的?
(一)优秀(很好)
能正确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能独立、顺利而正确地完成各项实验操作,会分析和处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能掌握所学的各项实验技能,能创作出较为优秀的山水画临摹作品,有一定创造精神和能力;有良好的实验工作作风和习惯。
(二)良好(较好)
能理解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认真而正确地完成各项实验操作,能分析和处理实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能掌握所学实验技能的绝大部分,对难点较大的操作完成有困难;能独立进行完成且有一定的艺术价值的山水画临摹作品;有较好的实验习惯和工作作风。
(三)中等(一般)
能粗浅理解实验目的要求,能认真努力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但技巧较差。能分析和处理实验中一些较容易的问题,掌握实验技能的大部分;有30%掌握得不好。能一般完成各项任务;处理问题缺乏条理,但工作作风较好;能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努力。
(四)及格(较差)
只能机械地了解实验内容,能一般性地按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操作,能完成60%所学的实验技能,有些虽作但不准确;遇到问题常常缺乏解决的办法,在别人启发下能作些简单处理,但效果不理想,工作中有小的习惯性毛病;但能按规定完成作业,能认真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五)不及格(很差)
旷课较多;或不按规定完成作业;或以他人的作品冒充自己的作品;或只是盲目地操作,只掌握50%的所学实验技能。有些实验虽能作,但效果不好,操作不正确,工作忙乱无条理,一般能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但常有小的错误。实遇到问题时说不明原因,在教师指导下也较难完成各项实验作业。
参考资料:
当代工笔人物画作品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实验教学中心
©All Right Reserved.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实验教学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龙泉驿区成龙大道二段1819号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 网站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