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类型:专业实验课
适用对象:绘画专业(中国画)
实验一 中国画材料研究与表现实验
( 研究性实验 88学时)
1、目的要求:
通过对传统中国画、壁画的观摩、欣赏、分析等训练,认识传统中国画材料的审美特征及运用,掌握其运用。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中国画各种不同的材料技法和意境的营造,体验中国画材料(墨、颜料制作及使用过程,独立完成二幅用中国画材料绘制的完整性作品。
2、实验内容:根据授课进度和教学需要由教师选择教室或户外,具体在教学计划表中体现。
①中国传统重彩画发展演变与材料、技法源流概述。
②锡管装中国画颜色的运用及技法步骤。熟宣的制作与使用技法、胶矾水的配制。
③水色的材质美运用及技法步骤。
④天然矿物颜料的材质美运用及技法步骤。
⑤绢的使用技法。
⑥传统重彩画与现代重彩画的比较与鉴赏。
⑦麻纸、皮纸与蛤粉的使用高温结晶颜料的材质美与使用技法。
⑧水干色的材质美与使用技法金属颜色的材质美。
金属材料在重彩画中的运用及技法步骤。
云母色、闪光片等特殊材料的使用。
⑨经典重彩画作品的制作手法剖析。
⑩重彩材料技法的综合表现。
3、主要仪器设备
投影仪、拷贝台、高仿真中国画作品、绘画用展墙、相机、画架、打印机、宣纸、、扫描仪、画桌等
4、讲义内容:
①材料:传统国画颜色介绍:
石色(不透明色):石色即是矿物质颜色,石色除了使用在绘画中,还应用于壁画、建筑彩绘等地方。在我国古代,画家们有一套十分系统而完整的使用石色的方法,但随着明、清画家对工笔绘画的认识逐渐淡薄,所以,传统制造石色的方法几近失传。今天有许多学者到日本学来了当年日本人从我国学去的制颜色方法,才有现在较为丰富的品种供画家使用。
石色主要包括:朱砂、朱磦、石青、石绿、雄黄、雌黄、石黄、黑石脂、云母粉、蛤粉、赭石、土黄、珊瑚粉和其他宝石类颜料粉以及新研制出的高温结晶颜料等。
需要说明的是:石青与石绿一般分类较细:分成头青、二青、三青、四青等头青色最重,四青色最浅,石绿同理。
水色(透明色):水色主要是由一些天然植物为主材料,配以少量动物质材料、矿物质细粉颜料组成。石色与水色一般是相互结合着使用于国画中,已达到浓淡相间、虚实相生的丰富效果。
水色主要包括:朱磦、胭脂、西洋红、藤黄、赭石、花青、水彩色与丙烯色等。
需要说明的是:
1、朱磦是朱砂最细的形态,所以有些画家在使用时以薄涂法来形成水色透明的颜色效果。
2、西洋红:在国画色中的名目较多,又叫做曙红、牡丹红等。
金属颜料:画家使用金属颜料由来已久,最早是在唐朝。金属颜料主要是金箔、金粉;银箔银粉。金箔一方面使用在背景上,另一方面主要是使用在局部贴金。
金箔有四个品种:
紫赤金(略带红色):主要贴寺庙中的佛像。
库金(足金金箔):绘画中常用,往往是98%的纯金和2%的纯银合成。
大赤金(略带黄色的金):又称冷金,70%的纯金,相当于18K金。
田赤金(呈淡黄色):相当于14K的金。
银色相比之下不是太常用,故不细说。
1、画黑的颜色有几种办法,一种是用淡墨一遍一遍的上,直到达到黑的效果为止。画时注意,要是想达到黑色偏暖的话就用油烟墨;想要发冷的黑的话用松烟墨。另一种是厚涂法,用国画色(上海马利牌颜料)中的黑色,涂几遍就能达到很黑的效果。在绢上尤其明显。
2、现在许多画家抱怨赭石色不好用,与墨或花青调好后会形成沉淀,几乎每一种赭石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这样的现象。其实不是颜色的问题,而是对颜料性能不了解,赭石基本上其中的矿物质还是较多的,这和植物色的花青是无法调和的,两者不容;同理,赭石与墨也就不可能调和了,这不是颜料的问题。正确的使用方法是:把颜色分开使用就会自然调和,即先上赭石,再等干了往上叠加其他的颜色,这样就不会出现“出渣子”的现象了。
3、从我的经验上看,水彩颜色是可以使用的,但是要注意要用性能较稳定的水彩颜色,比如日本的、英国的,如果怕在装裱时“跑”可以在水彩色中稍加一些胶就可以了。另外还可以用丙烯颜色,性能也很好,但是要注意丙烯色中的胶性较大,如果颜色画错了,颜色干后就无法洗掉了。
天雅矿物色、新岩、水干的使用方法
矿物色、新岩、水干的使用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兑上胶液即可作画。
(一)胶的溶化:胶的溶化是“岩彩”画中的第一步,也是主要的一步。它的浓和淡直接影响画面着色的效果。浓了易开裂,淡了易剥落,只有恰到好处。你的画也就成功了一半。
(1)明胶的溶化方法:将所需用量的明胶倒入小碗,先加入4倍凉水泡5分钟后再加入五倍的70OC热水,用筷子充分搅拌开胶粉。如果有疙瘩,说明未完全溶化胶粉,需继续搅拌直至疙瘩全部溶化。
溶化后的胶液保质期限:用完后放入冰箱夏天约3~5天,冬季约一至二星期。 另一种颗粒状的“骨胶”比明胶的接着力要强,且不易凝固,但需熬制。 绘画用的日本鹿胶分三千本胶、干燥鹿胶、软韧鹿胶、特殊鹿胶。它们有固体的,也有液体的。它们是专门为绘画而研制的胶,去掉了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不易凝固和腐臭;尤其是液体的瓶装鹿胶随取随用使用方便,永不腐臭;固体鹿胶需熬制。
(2)固体鹿胶的溶化方法:将三千本胶一根掰成几小段放入杯中注入300ml清水,再加入一粒方型的干燥鹿胶或软韧鹿胶,放置半小时。后用温水隔水蒸化即可。※加入方形鹿胶粒的目的是增加接着力和防腐臭。
②表现
在当代艺术语境下,艺术形式和观念皆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的艺术种类已经不能全面涵括当今的艺术内容。当下艺术创作呈现出跨学科,跨门类,跨领域,跨文化,融会贯通,交叉融合的态势。曾几何时,艺术材料作为艺术表现的载体已然跃升为艺术表现的主体,艺术材料到材料艺术的转化,说明了艺术观念的拓展,审美精神的更新。
一、 自由表现
现在狭隘的材料纯粹性在创作过程中已不再重要,而多种材料媒介的综合表现使作品散发着自由的光芒,这更加可贵!在当下一切皆可以成为艺术材料,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假思索的滥用材料。视觉艺术的形式规律,物质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人文属性、艺术家的个性和地域性等是创作之“道”。不必刻意强调对材料的综合,在自由精神指引下的无拘无束的表现往往会产生令人感动的艺术效果,这是很好的创作状态。在表现手法方面,涂抹、泼洒、拓印、拼贴、火烧、烟熏、滴漏、打磨和刀削等无所不用,但并不滥用,这些材料语言皆统一在笔者创作理念和审美精神之下。
二、动态创作
对艺术材料的运用通常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先有观念,然后寻找相关的媒材来表现;另一种是作者对某种媒材很有感觉,再根据这种媒材做相应的艺术表现,这种建立在直觉基础上的艺术创作往往更加能够打动观众。艺术家的直觉对艺术创作非常重要,努力修炼自己把握直观感受的能力能使自己长久受益。而这两种创作状态并非一成不变,在创作过程中会经常相互转换。在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时时刻刻保持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状态,内心的解衣盘礴是我快乐的源泉。在创作过程中材料的选择也不会一成不变,有时会增加有时会减少,而这些变化又取决于创作理念和即时艺术感觉。
三、多维审美
艺术活动是心灵的审美活动,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当代的或后现代的艺术无不体现了相应时代的艺术家本人的审美情操。首先,由材料的形、色、质和肌理所构成的作品的视觉呈现是艺术作品的第一维审美层次,正如克莱夫·贝尔所云“艺术就是有意味的形式”,韵律和节奏是组成有意味视觉形式的主要内容;第二,材质本身所呈现的物性效果构成了材料艺术的第二维审美层次,可感可触,身临其境让人大呼过瘾;第三,运用何种材料,如何运用除了要考虑其物理化学性质以外还要了解其背后的精神文化属性。任何材料都处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空,具有特定的社会性、文化性。对所要表现的材料做深入解读是做好艺术创作的重要一环。一块废弃的电路板隐藏着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人文信息,一片龟裂的泥土照应着千万年的沧海桑田,几个阿拉伯数字写照了人类逻辑思维的痕迹。佛说“一沙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个小小的特定材料往往照应着一个伟大的乾坤。
思考与练习:
运用相关中国画材料独立完成1幅优秀传统中国画作品的临摹和1幅创作。(题材不限)
(一)优秀(很好)
能正确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能独立、顺利而正确地完成各项实验操作,会分析和处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能掌握所学的各项实验技能,能创作出较为优秀的山水画临摹作品,有一定创造精神和能力;有良好的实验工作作风和习惯。
(二)良好(较好)
能理解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认真而正确地完成各项实验操作,能分析和处理实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能掌握所学实验技能的绝大部分,对难点较大的操作完成有困难;能独立进行完成且有一定的艺术价值的山水画临摹作品;有较好的实验习惯和工作作风。
(三)中等(一般)
能粗浅理解实验目的要求,能认真努力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但技巧较差。能分析和处理实验中一些较容易的问题,掌握实验技能的大部分;有30%掌握得不好。能一般完成各项任务;处理问题缺乏条理,但工作作风较好;能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努力。
(四)及格(较差)
只能机械地了解实验内容,能一般性地按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操作,能完成60%所学的实验技能,有些虽作但不准确;遇到问题常常缺乏解决的办法,在别人启发下能作些简单处理,但效果不理想,工作中有小的习惯性毛病;但能按规定完成作业,能认真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五)不及格(很差)
旷课较多;或不按规定完成作业;或以他人的作品冒充自己的作品;或只是盲目地操作,只掌握50%的所学实验技能。有些实验虽能作,但效果不好,操作不正确,工作忙乱无条理,一般能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但常有小的错误。实遇到问题时说不明原因,在教师指导下也较难完成各项实验作业。
参考资料:
各类绘画作品 历届综合材料全国展览作品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实验教学中心
©All Right Reserved.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实验教学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龙泉驿区成龙大道二段1819号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 网站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