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铜版画与速写》实验教学讲义
时间:2016-01-06 10:01:09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实验教学中心   查看:372

课程类型:专业实验课

适用对象:版画专业学生

 

第一章  教学目的和意义

铜版画是版画依版材物质属性分类的版种之一,印制原理上属凹版。铜版画的英文为Intaglio,意为凹痕、凹雕,这样的称谓表达了初期铜版画作品以雕刻技法为主的表现特征。铜版画是利用工具或腐蚀等方法制版,在金属版(主要是铜板和锌板)上制造出凹陷的线条和肌理,并施墨转印到纸面或其他媒材上的一门版画艺术。

换言之铜版画是在间接的版材上进行表现,版面上凹陷的图形通过铜版机的压力加以印制,在纸面上产生铜版画独有的肌理形态。同时再重叠印制的话,能够产生其他版种无法实现的印痕效果。                    

第二章   铜版画技法的分类

铜版画技法分为干刻技法和蚀刻技法。铜版画是利用凹印原理制版、印刷的一种版画。了解了铜版画的原理以后,必须从铜版画的物质和技术的角度来认识制作过程。铜版画是利用工具或腐蚀等方法制版,在金属版(主要是铜板和锌板)上制造出凹陷的线条和肌理,施墨后通过铜版机的压力转印到纸或其他媒材上。铜版画的技法、效果虽然很多,但都是利用了这个基本的原理,也有少数的技法运用了凸凹版的原理。

第三章  铜版画的制作步骤

第二节  直接技法

 

直接技法即物理的制版方法,利用制版工具(摇点刀、雕刀、刻针等)在版面上直接进行刻画和表现,使版面上产生凹陷的点和线,从而获得形象。

1.雕版技法(Engraving

铜版画最初就是由金属雕刻技术发展而来,早期的工匠们利用各种型号的推刀、排刀在版面上进行绘画复制。他们在画面上制造出非常明快的线,利用交叉线的排列表现明暗关系,也运用线条的粗细表现体积感。到了丢勒时期雕刻版技法才从复制技术中分离出来,成为版画创作的手段。雕版技法的特点是表现细腻入微,结构严谨。丢勒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雕刻版画,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的精美的雕版作品(图64。在19世纪的欧洲多用这种方法印制书籍中的插图,直到现在为止纸钞、邮票等还使用这一印制技法。

雕版技法类似于木口木刻,但在印制时两者正相反,雕版技法把凹陷的部分转印到媒材上,而木口木刻是利用凸版印制方法。雕版表现的线没有干刻技法中的“毛刺”,但雕版技法所表现的线比其他技法干净利索,这种技法能够表现比较细致的形象,并能表现多样的线条,利用交叉的线则能表现更为丰富的效果。因雕版技法的直接性,在制版时需要熟练的技巧和耐心的精神,雕版技法的板材以铜版为佳。

首先在版面涂上一层稀而薄的防腐液,这样易于观察、刻制方便。防腐液干燥后,用硫酸纸把草图透到版面上,画的越细致用雕刀表现时就会更准确(图65。想要熟练和自由自在的运用雕刀,需要相当的经验,可先在废版上进行练习。各种角度的练习是非常必要的,波浪线、振动线、直线、曲线以及粗线和细线等,利用推刀和排刀的刀尖在雕线的时候刀尖的角度和斜面的倾斜角度要适当,用手握住刀柄,食指和拇指把住刀的前部,利用刀尖在版面上向前推(图66。如果刀尖过长,离手太远的话不易控制刀法,所以购买和自制推刀与排刀时要依据自己手掌的特征及使用习惯进行选择或加工。另外木柄可以用布或皮革裹上,以免长时间使用损伤手掌。推刀在刻线时产生的“毛刺”,要用平刀或刮刀刮掉,但注意不要在版面上产生划痕,最后还要把整个版面进行抛光。雕刀刻粗线用方形刀,刻细线用菱形刀,排刀可以一次排出均匀的几条线。推刀在版面上推线时容易跑刀,所以一定要抓住版,要推深线时,把木柄抬高,用力向下推。推线时起刀和收刀很重要应把版放在水平的桌面上,由浅入深的开始,到认为理想的深度后,保持这种状态向前推(图67。但有时刀会突然的跳出,那么就要从头慢慢的推到跳出的地方继续向前推。表现弧线和曲线时,版的下面放一个圆皮垫(图68,然后握住推刀不动,而转动板材,这样就可以推出流畅的曲线。如果对推出的线深度和宽度不满意的话,也可以用上述方法重新推。全部刻完后,把“毛刺”刮去,再用极细的砂纸打磨一遍,也可用木炭打磨,最后抛光。

以线为主表现形象的叫线雕版技法(Line engraving),也有用点描绘的方法,即用刀尖轻轻地在版面上敲,由细细的点构成形象。

2.干刻技法drypoint

干刻是一种简单而自由的铜版画技法,用刻针直接在铜版、锌版、PS版或塑料版的版面上表现,不经过腐蚀,刻完线后即可上油墨印刷。干刻技法的特征是线条富于变化,画面色调丰富,给人一种轻盈和自由的感觉(图69

干刻是铜版画的最基本的技法。因为干刻是利用刻针在版面上进行表现,所以线的深浅直接影响油墨量的多少,从而对形象的表现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用力划画的话,可以在线的两侧形成“毛刺”(burr),如同犁地时两侧翻起的泥土,在上墨时因“毛刺”可吸收油墨,使每根线都形成一种柔和的润泽感觉,其效果非常独特,犹如水墨线条的美感,“毛刺”是干刻的一个重要的特征。由于刻的力度不同有重有轻,所以要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把握,同时“毛刺”有角度、强度等要求(图70,因而以铜版为易(铜版的硬度比锌板强)。因为印刷时机器过大的压力容易把“毛刺”压平,而不能多印,所以这种技法最多印1520张,再印就难保作品质量。没有“毛刺”虽然也可以印制,但其效果却完全不同,因此制版完成后应小心的保护版面,以免损伤 “毛刺”。

在处理好的版面上直接用石版用油性铅笔或4B5B的铅笔画上草图。但最好的方法是在版面上涂一层薄薄的防腐液,这样画稿既容易,又能得心应手的表现。画稿时注意刻与印的图像相反,所以如果表现文字等有反正关系的图形时要多加注意。如果用油性的蜡笔、油画棒直接在版上画稿前,先把版放到弱酸里,腐蚀35秒钟,这样油性笔在版上就不会打滑,也很容易表现。(图73

初学者也可使用塑料板、PS版,因为这种版材质相对较软,一般的针或锥子就可以很容易的表现,且也能产生一些“毛刺”,并且能印十张左右,是一种很好的练习材料。因塑料板其透明的特征,所以不需要透稿,把稿子放在版材的下面就清晰可见。因而这一点比其他材料更具优点,但塑料板太薄易破损。

刻针是干刻的最基本的工具,也可与滚点刀、摇点刀混用,另外也可寻找其他的代用品。干刻顾名思义,只要能在金属板上产生划痕的工具材料均可,即有创意性效果的工具都可以选择。另外,国外有些版画家常利用电动工具(如小型的电钻或牙医用的电钻等)(图71,在金属板上进行表现(图72。但刻针刻画可以产生“毛刺”,这些“毛刺”的大小形态决定线的表现力,用刻针的时候,如同拿铅笔一样方便,在光滑的版面上细微的划痕都能印制出来,所以不必要的轻微划痕一定要注意(图74。另外为了表现线的力度和速度感,所以在表现时一气呵成为宜。

刻针的使用角度影响“毛刺”的形态和感觉,应根据形象的内容调整刻针的角度,熟练后,可以表现丰富的效果。刻针倾斜时可在一侧产生“毛刺”,巧妙的利用就可产生柔软与粗犷的效果。而直立使用刻针,两侧产生“毛刺”,用力小“毛刺”就少而弱,印几张后“毛刺”就会消失。直立使用刻针时要稍加用力,这样两侧的“毛刺”印出后,就会有中间重两侧淡的效果。线条过于密集的话也会产生糊版的效果,而且线与线也不明确。可用压刀或刮刀进行修改,但不是刮掉所有的“毛刺”,只需把糊版的地方或多余的“毛刺”稍加修整即可。这种方法也叫“雕版干刻”法。用刮刀刮“毛刺”时,因线的深浅无法判断,需要依靠感觉和经验。“毛刺”刮掉后因刮刀产生的划痕应用压刀压平。如果需要在画面中表现一些灰调子,可利用粗细不同的砂纸在必要的局部打磨,产生浅灰的调子。也可用摇点刀或滚点刀等点状工具在版面上进行表现,进而制造程度不同的灰调子。(图75

3.美柔汀技法Mezzotint

17世纪在欧洲发明了美柔汀技法,美柔汀是利用柔软细腻的中间调子表现形象的一种技法,能够表现极为精细的效果,漆黑润泽的底色和富有魅力的中间调子,营造了画面深邃的神秘感具有其他版种无法替代的特点(图76

①摇点刀美柔汀技法

初期的美柔汀是用滚点刀进行,所以画面效果有粗糙的感觉,后来开发了摇点刀,摇点刀可以在版面上做出规整、均匀的凹点。美柔汀的制版首先用摇点刀在整个版面上摇出无数的凹点并产生“毛刺”,在这些无数的点和“毛刺”中可以存积大量的油墨,印出一张柔和漆黑的底色,然后以刮刀和压刀刮、压出灰调子、亮调子和高光。美柔汀技法的制版方法铜版画的其他技法相反,美柔汀技法是由深色向亮色进行表现,而其他技法是由亮至深表现形象。

在使用摇点刀时,用力握住刀柄,(摇点刀的木柄比一般刀柄粗,这样握起来比较方便)然后以刀齿对准版面,刀与版的角度应是80°左右为宜(图77,用力在版面上左右摇压(既要左右用力,又要向下用力),并慢慢前移,不能太快(太快每条线的间距太宽)。这样才能在版面上摇出规整的凹点。然后一排一排地摇,一遍摇完后换一个方向继续。摇版的方向应呈米字型,最少摇15(图78,这样才能使版面漆黑。美柔汀的摇版过程关系到作品的质量,因美柔汀的特征就是通过这个环节体现出来,所以要认真对待,如版摇的不均匀,做中间调子和亮调子的时候会显粗糙而不耐看,如摇的太浅,又会影响印数。

另外摇版时的桌面最好比普通桌子低一些,这样摇版时较为方便,因身体的重力也能用上,所以比较省力,而在普通桌面上摇版时,摇点刀应反握,这样较方便。如果力度不够也可在摇点刀上加些重物(铁块等),以增加刀的自重,达到省力的效果。

现在有一种半自动摇板机,这种机器如同人工摇版一样,需要一行一行地摇,需要人工调节板面的方向(图79

②划线美柔汀技法

即利用无数的凹线交叉使画面产生黑色,然后用刮刀和压刀进行表现。划线的方法有很多种:用干刻针在版面上“米”字方向的密密的交叉画线,但此法较慢;用滚点刀在版面上滚出无数的小点,此种方法易伤滚点刀,且也较慢;用雕版的排刀比刻针要快许多;最好的方法是用美工刀片划线,事先把10片左右的美工刀片用胶带整齐的捆好,注意的是手握的部分更要捆好,以免伤手。画线的时候用钢尺,然后在版面上划不同方向的交叉线16遍以上,这样版面上会产生无数的凹线和凸起的毛刺(图80,版面就会形成黑色调子。另外国外有画线的排线刀(图81,同时能画几条线,可节省相当的时间,线美柔汀因其规则的线交叉,所以画面的效果也非常独特(图82

③飞尘美柔汀

飞尘美柔汀的效果,是把整个版画做几遍飞尘后,版面就如同美柔汀一样,形成黑的底色,然后用刮刀、压刀表现明暗调子,但一定要做细点飞尘,使底色尽量细腻均匀。飞尘的密度有所区别的话,能表现流动的空间。画家戈雅曾经做过这种技法的尝试,取得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

④制版

摇制好美柔汀版后,就可以制版。首先是透稿,用复写纸和刻针即可,然后,用刮刀和压刀进行表现,大面积亮部表现时,可用刮刀,比较细腻的局部和渐变效果以压刀进行处理。初习美柔汀技法时由于对最后的效果不了解,把握不住调子的程度,通过实践就可以掌握,也可通过打样试印来确认画面的效果。但不能过多的打样,因为过多的打样会影响最后的批量印制。用刮刀制版时,版上会刮掉一些粉未,应及时的擦掉,如留在版面不经意间就会在版面上产生划痕,而影响画面的整体效果。画面如需大面积提亮可先用刮刀刮,然后用砂纸打磨,先粗后细,直至版面上无任何的划痕。在美柔汀制作时,要在遮光板下面操作,便于识别形象,而且图像与制印状态一致(图83。如果没有遮光台的话,制作中间可以用硫酸纸铺在版面上,也可清楚地辨别形象。

美柔汀的特点是在重的底色中表现形象,认识这一点非常的必要,那么在题材的选择中就应考虑适合于美柔汀技法表现的对象,如表现夜景或表现强光下的物体,尽可能的充分的借用版面上的黑底色。美柔汀技法的特性适合于表现一些明暗强烈的物象,一些物质的质感也非常适合美柔汀的表现,如玻璃器皿、不锈钢制品等反光强烈的物象,另外一些柔软的布质物品也适合于美柔汀的表现效果。(图84用美柔汀技法表现一些高调的物象,就得不偿失,即要刮掉大面积的黑色,又因版面上的点痕和划痕难于清除,而带来制版上的麻烦,给擦版也带来诸多的问题。

⑤套色美柔汀

套色美柔汀是德国画家伯隆受牛顿三原色的原理的启发而发明,当时是为了复制油画,即制作红、黄、蓝三块版,然后依次印刷。此种方法因分色复杂,现在很少有人使用,现代美柔汀套色多为专色套版。即根据草图效果,先制作主版,根据需要做色版。套色美柔汀主版要比黑白美柔汀版提亮几个层次,这样其他色版叠印后,能保持明快的色彩。反之,画面沉闷。

先制做主版,然后根据草图分色版,把相距较远的色块分在一个版面上,所有的颜色尽可能控制在两个左右的色版内,也可制一块暖色版和一冷色版。色版可采用飞尘腐蚀的方法,小的局部也可用滚点刀制版,色版完成后对版打样,直至达到满意效果,再批量印制。

制完版后,打磨四边和四角。美柔汀技法的印数的多少,是与摇版时的结果有直接关系,摇的深而密的版可印4050张质量较好的作品。

 

第三节  间接技法

间接技法则是一种化学方法,利用腐蚀的手段在版面上产生凸凹的版痕效果,进而获取形象。间接技法的种类非常的丰富,印痕效果个性分明。间接技法是铜版画重要的表现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间接技法的表现领域还在不断的扩展。

1.蚀刻技法(etching)

蚀刻虽然比雕版技法略显粗糙,但不像雕版和干刻由于版材的硬度,而影响线的自由表现,所以从这一点上说蚀刻技法在表现形象时,能更灵活的运用线造型的特性。操作的简便性及工具的随意性使其画面效果自然比雕版与干刻丰富而多变(图85

首先在版面上涂上防腐液,干燥以后用刻针在版面上描绘,再进行腐蚀,因被刻针划过的部分被腐蚀,而涂有防腐液的部分不会被腐蚀(图86。同时随着划线的轻重、酸的浓度和时间长短的差异直接影响腐蚀线的深浅宽窄,印制的线条就会产生浓淡变化,因而使画面富于变化(图87。这一技法不单单表现线,还可以表现点、面及笔触等,与滚点刀结合也能产生诸多的变化,所以这种技法极具表现性。

制版:可以用复写纸透稿,也可以用铅笔、炭笔、蜡笔等在纸上画稿,然后利用铜版机转印到涂有防腐液的版面上,(图88然后进行表现。表现时由于用力过大而发生失误时,版面上会产生很深的划痕,影响画面的效果,因而要做到胸有成竹(图89

蚀刻的时间直接关系到画面的效果,因而巧妙、恰当的利用这些特点可以表现线的多样风格,其腐蚀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分层腐蚀法:即把线全部画好,按深浅进行腐蚀。如先把画好线的版腐蚀一遍,拿出把浅色调的线条用防腐液封堵上,然后再进行腐蚀,以这种方式分段腐蚀,就会使线产生深浅变化(图90

另一种是分段腐蚀法:即根据草图的要求,把需要表现的线分清层次,如先画最重的线,然后腐蚀一段时间拿出,再画中间调子的线,然后进行腐蚀,最后画浅线,画好后再进行腐蚀。每段过程不用封堵,与前一种技法相反(图91

如果表现交叉线时,细部过多的交叉会使腐蚀液剥落,影响画面效果,所以最好先腐蚀同方向的线,然后重涂防腐液,再腐蚀另一方向的线,这样反复进行就可以创作出明暗丰富的调子,但注意每次腐蚀时间应一致,只有时间的大致统一才能使画面中的线统一而和谐。最后进行打样观察效果,边打样边修整,直到满意为止。

2.飞尘技法aquatint

蚀刻的技法的目的是在金属版上制作出凹陷的线条,而飞尘则是创造明暗效果的一种铜版画技法。飞尘的特点是能够营造画面丰富的层次,结合以蚀刻更能表现形象的肌理、质感、明暗等效果,飞尘技法也是铜版画技法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技法。蚀刻是用刻针表现点和线的效果,但表现明暗调子就比较难。而飞尘是以点状防腐材料来进行表现,利用点的疏密,可以在瞬间表现出丰富的明暗层次,一般蚀刻和飞尘两种方法结合较为自然。戈雅使这一技法走向成熟,在他的作品中朴实的线条结合层次分明的飞尘创作了大量的经典作品(图92

飞尘技法是把点状防腐材料均匀的撒到版面上,通过加热使粉末熔化粘到版面上。将版放入腐蚀液中,凡未粘上点状防腐材料的地方均被腐蚀形成凹陷,除去点状防腐材料后,上油墨印刷形成调子。腐蚀时间长,色调就深,反之就浅,以防腐液控制画面各部分腐蚀时间,就可得到许多的层次变化。再因版面上点状防腐材料的粗细、疏密,或反复多次飞尘腐蚀可使画面赋予变化。

①松香粉飞尘法

把防腐的松香制成粉末,均匀的撒在版面上,然后进行加热,待松香粉溶化后,就产生了防腐作用,经过腐蚀,版上就形成了许多小点,那么根据松香粉的疏密和腐蚀时间的长短,版面上凸凹不平的点形成浓淡变化,这种方法虽然和美柔汀的方法有些一致但美柔汀使用的是摇点刀,所以能做出更深的黑色。如果飞尘的腐蚀时间和松香粉的疏密调整好的话,也可很容易的制造不同层次的调子。

撒松香粉时一定要注意,松香粉中大颗粒的一定要碾碎,因为大颗粒的容易在版面上产生大面积的防腐,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撒松香粉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手工方法,即把飞尘筒口朝下,在版面上方10cm20cm的上方,一手握瓶,一手轻轻拍打瓶底,这样边拍边移动,直到版面的松香粉均匀为止。也可以根据画面需要调整瓶口沙布的密度,需要大点的飞尘可以用粗目的丝网,也可直接做几个不同目数的飞尘筒,这样就可以同时使用粗细不同的松香粉。这种方法虽然没有飞尘箱那样匀,但可以局部调整颗粒的大小和密度。手工撒松香要在没有风的地方,撒的过程中首先要确认瓶口是否密封严实(图93。另一种方法是利用飞尘箱飞尘,均匀是飞尘箱飞尘的最大的优点,但操作时一定要小心避风并不能晃动。以上原因可能使松香粉移动,那样的话就要重新做。

松香粉末的最佳的密度,应该颗粒大小的间距,即两个颗粒之间应是一个颗粒的大小。如果间距太小加热后,颗粒相互连接起防腐作用,而达不到飞尘效果,撒完松香粉后用放大镜检查疏密效果,掌握一定的经验后,肉眼也能判断密度的大小(图94

版面上撒好松香粉,就可以加热。加热的方法有很多,利用加热台加热是其中最好的方法,加热台一定要比版子大。加热后颗粒溶化并变成透明状,然后再用放大镜检查一下颗粒相互是否粘连和溶化程度。另一种方法用电炉烤的方法,首先把飞尘版小心的放在铁网上,然后用电炉在下面加热,要经常移动电炉,使版面受热尽量均匀,版面上的松香粉溶化后会呈透明状的晶体。注意加热过度或不够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加热过度会使松香全部溶化,不能产生调子,而且版面容易弯曲。加热不够松香粉会粘连不牢,腐蚀中会剥落。加热后把版拿下平放到台面上冷却。

把不需要腐蚀的地方用防腐液封堵,然后腐蚀,腐蚀时间的长短和酸的浓度决定着调子的浓淡。一般飞尘腐蚀液的比例为16为宜(飞尘腐蚀时间不同浓淡的差别很大,从30秒—15分)(图95,飞尘一般是越腐蚀越重,但过长时间的腐蚀也会出现问题,因为开始时点是向下腐蚀,长时间后,点的腐蚀向左右延伸,过长时间的话,相近点的中间部分就会被腐蚀掉,调子不但不重反而呈不规则的浅灰色,产生平腐蚀的现象(Under Cutting(图96。精密的细部腐蚀时间不能过长,用弱酸比较好。飞尘腐蚀后版面上的松香粉需要用酒精清洗(图97

②自喷漆飞尘法

油性自喷漆(或定画液)也可做飞尘防腐液。购买时要挑选附着力强的自喷漆,用自喷漆喷的时候可以把版立起来,在一定的距离上喷,刚喷的时候点状较大,可以在纸上或版的面缘开始,慢慢点状均匀后向里喷,特别是细腻形象的部分,密度应该是50%的程度为佳。自喷漆的密度用肉眼不太好观察,因为有许多半透明的小点不好识别,所以初学者往往喷得过多,这时用放大镜观察更方便。把版平放喷漆的话许多小的颗粒更容易附着,但喷嘴应在版面以外的斜上方(图98。这种方法比立着喷更细致一些。腐蚀后版面上自喷漆可用煤油、汽油清除。自喷漆飞尘法也可以反复多次进行,直到达到满意的画面效果。与松香飞尘结合使用效果更理想。

③喷笔飞尘法

这种技法是在18世纪末开发,即利用一种树脂液体(也可用炳稀颜料代替),利用喷笔进行表现的飞尘方法,此种飞尘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人为的控制点的疏密,而松香粉飞尘很难控制点的疏密程度,同时也可按形象的结构表现明暗调子(图99

先在桌面上铺一张大一点的报纸,然后把版材倾斜的放在上面,用喷笔在版上方20cm30㎝,45左右角度处喷射,注意喷前要在纸上试一下,调整好点的大小,再到版面上喷射。画面亮的部分多喷,重部分少喷,按上下、左右均匀的喷射,需要遮挡的部分,可用卡纸或涤纶片剪裁好形再喷,其疏密程度的把握可以观察版边纸上的点的疏密,同时此种方法也需要制作时积累经验,然后才能充分地自由表现。另外喷完版以后要马上清洗喷笔,如不及时清洗就会堵塞喷笔。

只用飞尘技法制版画面比较单调,一般是利用飞尘结合蚀刻,两者相互补充,一是制调子,二是表现细节和轮廓,从而使作品更具绘画的表现性。

3.糖水技法(Leftground

糖水技法是一种表现自由、操作简便的技法,其效果粗犷而灵便,表现性极强,从毕加索、米罗的作品中能够清楚而直观的体会到。一般糖水技法要与飞尘技法相结合,表现笔触般肌理效果(图100

首先,用糖水在版面上自由的表现,(可用毛笔、板刷、自制的竹笔等工具),待糖水完全干燥后,用硬防腐液薄薄的涂上一层,待防腐液干燥后,放到热水里,这样糖水就会溶化,防腐膜也随着剥落,没有画糖水的部分就会牢牢的固定在版面上,所表现的形象就自然的显现,然后做飞尘腐蚀处理(图101。不做飞尘直接腐蚀的话会产生独特的效果,版面上露出的部分,腐蚀后会产生断层面,这样上墨印制的话,腐蚀的面会出现非常薄灰的色,而边缘的部分的断层面会存积一定的油墨,印制后就会出现轮廓重而中间浅的效果。

糖水技法的材料是糖水加墨汁混合液,稍加一点肥皂水也可。把版面上的油渍洗净,使糖水容易在版面上附着。为了使糖水易溶解,可以画的厚一点。

制作糖水技法材料很多,只要是水性的材料即可。

①糖水+肥皂水+墨汁

②桃胶水+墨汁

③蜂蜜水+墨汁

④普通胶水+墨汁

⑤水粉颜料(或水彩颜料)

糖水黏稠度可以按自己画面的需要调整,但应注意糖水厚度。同时防腐液也尽量薄涂,如果防腐液太厚,在水中不易化解,防腐液难剥落。放到热水中溶解时,如局部不完全剥落,可用笔或软的羽毛轻轻的在糖水部分擦拭,细致的部分也是如此,直至糖水完全溶解露出版基。另外利用手指轻轻地在糖水部分柔擦,也能够使糖水剥落。

4.软蜡技法(Softground

软蜡技法制作的线条形式丰富、变化多样、灵活而不刻板、轻盈而不粗糙。这种技法是在1735年由英国人首先发明,后传入法国,最初的软蜡技法是为了表现铅笔和蜡笔等效果。在石版画没有发明以前,欧洲主要是用软蜡技法复制名家的素描,后又利用软技法复制多色素描,它一经出现就替代了用雕版复制素描的方法。柯罗惠支的作品充分的展示了软蜡线条的魅力。而实物软蜡转印法,则能把多种物质的肌理充分的表现在作品中,使画面肌理丰富而深邃,增强了铜版画的表现力(图102

在防腐液中加入凡士林,使防腐液软而粘,且不宜干燥。软蜡技法包括两种:

笔痕软蜡效果是在版面涂好软蜡后,覆上一层薄薄的纸,在纸上用笔(铅笔、蜡笔、炭笔、刻针等)作画。凡画过之处,软蜡即被粘在纸上。用力重软蜡被粘掉的多,反之则少。画完把纸揭掉,放入酸中腐蚀,蜡被粘去多的地方先被腐蚀,因而腐蚀较深;蜡被粘去少的地方,酸须透过一层薄蜡才能受到腐蚀,因而较浅;未画之处,则不被腐蚀。去防腐蜡之后,即可上墨印刷。由于作画用笔的轻重,画面上产生了浓淡层次的变化(图103。在版面上表现时如果对画面效果不满意,可以擦掉软蜡,重新表现,所以不要有负担。用铅笔进行描绘时,为了防止手印到版面上,可以使用垫版。软蜡的粘度非常重要软蜡太硬细腻的部分反应迟钝,反之太软粘掉的软蜡过多。法国产Chanhonne软蜡的效果非常好,细部的质感也能充分的表现。另外地板蜡、家具上光蜡也可做软蜡技法。

实物软蜡效果能够在版面上表现不同物质的肌理,比如在软蜡上压印不同的肌理,其效果可以腐蚀出来,从而表现出物质的质感特征。实物肌理表现时,可找一些符合自己画面意图的实物,其种类是非常丰富的。比如丝网、树叶、砂纸、麻袋布、壁纸、头发、羽毛、废纸、网状物等自己喜欢的肌理(图104,但实物一定是薄片状,因为要在铜版机上转印,太厚容易使毛毡压坏,同时铜版机也难以承受。首先轻轻地把实物放在涂有软蜡版面上,置于铜版机上,盖一张不吸墨的纸或涤纶片,盖上毛毡,铜版机的压力一定要轻,绝不能太强,另外毛毡可以用硬一点的更好,如果太软容易贴下更多的软蜡,如没有硬毛毡,可放上一张卡纸在毛毡下面。这样可以避免上述现象。另外软蜡过软或实物过厚的话,也可直接用手转印。软蜡可以表现许多丰富的效果,一些偶发的效果虽容易表现,但须结合作品的内容来加以实现。

软蜡的涂法:首先是薄而均匀的在版面上涂软蜡,不要有笔痕,移动时不要把指纹留在版面上。软蜡和硬防腐液一样,用皮滚最好,且边加热边涂为宜(图105,用拓包也可。值得注意的是软蜡薄一些为宜,如果太厚不利于细腻的实物表现。

5.水墨技法

表现水墨韵味的铜版画技法,比飞尘技法更自由灵活。飞尘技法由于画面的许多效果需用防腐液封堵与描绘,所以会使画面产生过于生硬的视觉效果。水墨技法则具有自由、不可预见等特征,在画面中恰当的运用,会产生许多神奇而独特的效果。(图106

制版方法有两种:

石版用汽水墨效果:

石版用汽水墨因具有油性的品质,所以具有防腐作用。把石版汽水墨研磨好,以毛笔醮水墨在版面上自由的表现,待水墨完全干燥以后就可以腐蚀。石版用水墨效果的优点在于腐蚀后的效果细腻(图107

复印墨粉的效果:

以复印机的黑墨粉加酒精调制后用毛笔在版面上表现,酒精挥发后,呈淋漓的流动感觉,但墨粉不具防腐性,且一碰就掉,所以需要在加热台上加热,加热时注意观察墨粉的变化,墨粉呈现出光泽时即表示加热完成,墨粉也牢固的附着在版面上,而产生防腐作用。此种效果的特点是,操作简单,材料方便可取(图108。但不足在于层次变化没有汽水墨丰富,表现时要注意不能太厚、太密,淡一些为宜。如厚而密,加热后墨粉溶化,就会造成大面积防腐,而达不到预期效果,这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此种方法的另一个问题是加热后的墨粉不易清除掉,所以需要用碱水清洗。

6.漂油技法

本技法是利用水油分离的原理进行制版律动的视觉效果是漂油技法的主要特征,恰当的运用能够活跃画面的氛围,增强艺术的感染力(图109

制版方法:首先在水槽内加水然后将稀释的液体防腐液倒入水中,就会出现油水分离的现象,然后用木棍等工具搅动就会产生流动的节奏,满意后把水中防腐液粘到版面上(图110,如不理想可以将水中防腐液粘滤净,把版面清洗干净,重新制作,然后加以飞尘处理。这时应把不需要的部分用防腐液封堵,腐蚀后就会产生独特的律动形态。

 

第四章   思考题

1.谈一谈铜版画的艺术特色。

2.铜版画的各个技法的不同效果。

第五章   作业练习

创作3-5张八开纸大小的铜板作业,色彩限制在3-5种之内,题材可以有人物,风景,静物的不同表现。

第六章   参考书目

1. 10----21届全国版画双年展画册

2. 2010-----2015年《中国版画》期刊

3. 《中国版画市场2015年卷》

4.《二十世纪版画艺术史》    (美国)Riva Castleman  张正仁译 2001  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5.《铜版画入门》             王维新著 1997年广西美术出版社

6.《铜版画工作室》           魏谦著 1999  湖北美术出版社

7.《世界版画史》            黑崎彰、张珂、杜松儒 2004年人民美术出版社

8.《中国现代版画史》         李允经著  山西美术出版社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实验教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