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中心简介中心结构中心特色建设规划
 
中心特色

实验教学的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艺术教学实验中心多年来不断改进和完善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与研究、建设与管理、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努力探索艺术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模式,形成了以下特色:

(1)精良的教学实验设备具有多样性与完备性。

近5年来学校投入资金1129余万元购置实验设备,使中心的实验设备已较为完备。在德国专家的帮助下,建立全国独一无二的套色铜版画课程,填补中国美术教育和中国美术创作的空白。中心的图形工作站(电脑)达到300余台,拥有动画设计的全套设备(包括从新西兰引入的独特的绘图桌)、各种照相设备(仅相机就一百三十多台)、已有陶瓷制作设备、雕塑设备、最完备的国外进口的各种版画设备(四川版画基地),两万余册专业图书。本中心有美术馆和廊道展区是教学成果、实验成果的直接展示基地。美术馆约550平米,140米展线,廊道展线约1150米。美术馆作为四川及成都地区艺术作品展示基地,已多次举办了中外各种展览,为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创作,开拓同学眼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特别是中心的版画创作被公认为省内的版画制作中心。我们的版画师生连续多次参加全国大展及全国版画最高展,四川省级展。学生中的全国美协会员和省美协会员,就是从版画系同学中产生。

(2)建立名师工作室制度,广泛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与教学交流,成效显著。

中心对实践性极强的美术、艺术设计各专业,以名师领衔,设立集教研与实验紧密结合的工作室(实验室),聘任精干教师、配置专门设备、提供充分经费,严格教学计划、突出专业(个性)实验特色、激励学生进取,走出了一条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有机结合的实验教学路子。中心还聘请国外知名艺术家作中心教授,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艺术创作手段,开设国内唯一的“套色木刻”画种,购置了相应设施设备。本中心与北美、欧洲、亚洲及大洋洲多国有着频繁而广泛的联系。中心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部分相关学校、教授进行不定期的互访、学习、讲学或讲座;与奥地利国家对外交流艺术部签订了人才交流、互访协议,每年各自均派出人员到对方国进行2-3个月的讲学、访问;为国际平面设计大师马蒂亚斯设立工作室,专门培养我校专业学生中的优秀人才;聘请国际著名铜版艺术家瓦尔特教授套色铜版画;引进先进的动画教学设备;目前,还分别与加拿大菲莎河谷大学阿斯伯福美术学院和新西兰堪塔拉动画学院达成师生长期互相交流的意向意见,各方正在积极的筹备落实。我校艺术实验中心师生与国际间的频繁交流,为开拓国际视野、弘扬民族艺术,提高教学质量,搭建了很好的实验平台。

(3)坚持“承传民族之魂,创造时代之美”的办学理念,探索实验教学质量的多重保证体系。

中心坚持宽基础、厚理论、强实践、重创新的培养理念,强调专业素质、综合素质和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强调宽厚的理论基础,依托四川师范大学人文底蕴,要求学生在加强艺术专业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强文学、美学、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一方面注重提高实验实践能力。艺术学科属于应用型学科,需要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艺术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需要强化实验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规范实验教学大纲,严格实验教学程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实际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做到理论跟实际相结合。中心的仪器设备除各设计专业普遍使用外,在美术学和人文学科领域如国画的装潢裱制工序、中心刊物《视觉艺术》、“国学工作室”的《国学蒙正》刊物等,均由同学自己编排,充分显示了中心实验工作在教学中突出的普遍的影响。对培养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对我校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更有直接的帮助。学生还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尽早接触社会,介入社会实际,培养创新性思维,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心依照美术与设计的认知规律,将基础训练(实验)、专业训练(实验)和创新训练(实验)三个层次之间实验内容统筹安排,合理衔接,循序渐进。首先,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完成基础技能训练(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每个训练(实验)均应做到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方案具体,为随后的专业综合训练(实验),创作和设计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基础技能训练(实验)完成之后,学生按专业方向集中进行各项专业技能训练(实验)。专业应用性实验的内容,着重基本实验技术的综合运用,实验内容的设置充分考虑该专业当前的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方向,灵活设置实验项目。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验技能之后,自由选题,自主设计,实现创新训练(实验)个性化。立体化的实验培养方案激发了学生创作、设计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实验标准为师生提供可操作的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室依照大纲、计划、培养方案和临时教学任务,制定考核标准,在制度上保证教学质量。学生在入学时,安排有丰富实验教学经验的老师指导学生的学习,这种从技能兴趣培养到实验创新的全方位指导使得很多学生能较早进入实验室并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不同的实验课程和实验教师相互配合,教学形式多样,教学相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通过实验的考核、开放创新性实验的作品、实习过程中的各方评价获得反馈来形成评价反馈体系。中心随时根据形成的评价反馈对实验教学进行改进,并在各期末进行实验教学的全面修正,协调各部分的工作,激励成员的质量意识,从而确保中心各项目教学的高质量运行。

(4)探索“跨界融合、开放共享”的教学理念

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改造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建立以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多模块、分层次、分阶段、相互衔接、相互交叉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探索“跨界融合、开放共享”的教学理念,推进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创新的实践能力。

“跨界融合”指三方面的界域融合,第一,课程设置打破专业之间的界限。根据实验室功能和实验教学性质,中心规划了摄影、陶艺、雕塑、模型制作、刻版和印刷工艺、影视后期制作等六大模块,满足了实验教学课程设置的基本需求,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创新实验三个层次为阶段性主导的实验课程体系,每一课程再结合知识结构和应用研发需求将课程分为具体可操作项目,这种打散重构的过程,形成艺术领域多专业交叉融合发展的教学格局。第二,教学内容突破了“学院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据实验室的实践性、研究性和创新性特点,中心教学内容积极探索研究课题与实验课程、社会项目的相互结合,鼓励将教师团队研究课题和社会研发项目引进课堂,分解到不同的实验课程项目与课程结合进行教学,在教学师资力量上采用专业教师、技术人员、社会行业能人三方组合授课,使科研、教学、工程、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良性互动,实现基础与前沿、教学与项目实践、艺术与科学的有机结合。第三、开展校内、校际、校企之间的实验教学合作。充分利用多方资源优势,通过师资共享、学生互派实习实践、社会行业人员的素质再培训等方式,使中心成为输送社会应用人才的培养基地,成为产品创新的孵化基地,成为相关行业领域之间跨界融合的实验平台。

“开放共享”指中心教学资源多种面向、多个层次的开放共享:一、实验室面向不同专业课程开放,如模型制作既用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建筑初步设计、家具设计、展示空间设计实验课程,又用于视觉传达设计的展示设计和包装设计课程的具体试验项目;在实验课程之外,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实验方案自主选择实验项目进行独立实验。二、实验课程面向学院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选修课开放。三、实验课程面向校内其它学院专业的学生作为选修课程开放;四是实验室面向校外的开放。学校利用美术专业特有的美育功能,开展实体办学资源和艺术实验教学中心面向兄弟院校和社会团体全面开放、共享资源,真正起到一定的辐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