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类型:专业实验课
适用对象:绘画专业(中国画)
实验一 工笔花鸟画鉴赏实验
( 研究性实验 16学时)
1、 目的要求:
通过对传统与当代工笔花鸟画的观摩、欣赏、分析等训练,认识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审美特征,掌握工笔花鸟画的造型规律及表现程式。
2、实验内容:
工笔花鸟画的鉴赏学习和分析,掌握了解各时期、各地域不同的绘画风格和画家,以及社会背景等。能够从不同角度对经典优秀工笔花鸟画艺术作品进行分析、鉴赏。
3、主要仪器设备
投影仪、拷贝台、高仿真中国画作品、绘画用展墙、相机、画架、打印机、宣纸、扫描仪、画桌等
4、讲义内容:
①工笔花鸟画源远流长,远至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上,商、周的青铜器上,战国的帛画上都可以追溯到它的来龙去脉。所表现的对象一般是大自然中的树木、花草、禽鸟、走兽、虫鱼等等,就工笔花鸟画独立分科而言,它“始于唐代,成熟于五代,鼎盛与两宋”。千余年来,名家辈出。五代有“黄家富贵(黄筌)、徐氏野逸(徐熙)”。特别是两宋时期,由于帝王宋徽宗的提倡与参与,工笔花鸟画盛极一时,成就了“宣和画院”的辉煌时期。继黄筌、徐熙、赵佶(宋朝皇帝徽宗)之后,著名的画家有黄居寀(北宋)、崔白、李迪(南宋)、任仁发、王渊(元代)、边景昭、林良、吕纪、陈老莲(明代)、任伯年、恽南田(清代)等,都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经典的作品。明、清以降,由于文人花鸟画的兴起等原因,工笔花鸟画日渐式微。令人高兴的是,工笔花鸟画在当代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著名画家陈之佛、于非黯、田世光、俞志贞、朱宣咸、金鸿钧、杨瑞芬…..等等,进入了一个再创辉煌的新时期。
②工笔花鸟画赏析要略
工笔花鸟画是运用中国特制的毛笔、中国画颜料,在专用的熟宣纸或矾绢进行严谨精致花鸟画创作的一种特殊的画种与技法。工笔花鸟画多以中锋用笔的鉄线描、高古游丝描进行结构塑造,表现方法工整细致,先勾后染,设色艳丽,富有装饰性。在对花鸟描绘的过程中,通过白描造型、勾勒填彩,再采用分染、罩染、统染、点染、接染、撞水、碰色等技法描绘对象,产生栩栩如生、精致动人的视觉效果。中国工笔画鸟画在精神内涵上,以形传神,形神兼备,崇尚意境和情趣,追求主观精神的表达和体现,因此,工笔画是“笔工而意写”。她不仅是“应物象形”,而且是意象的写实性,在能动的观察与写生的基础上,经过艺术的再创作,追求传神写照,从而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它是天人合一的形象的诗歌,视觉的音乐,心灵的篇章。愿我们通过学习与欣赏工笔花鸟画的艺术形式,获得怡情、养性、陶冶心灵的美的艺术享受。
1. 传统工笔花鸟画的特征
工笔花鸟画相较于写意文人画,更注重对审美客体的谨细再现,它更多保留了“第一自然”的造型特征和色彩特征。这种造型的准确性虽不是某个特定视角的真实再现,甚至不需要表达现场感,但它能让客体造型服从于笔墨的需要而予以整合。在造型与色彩上,工笔花鸟完全是通过“增”与“减”来实现主体对于“第一自然”的人化。一般意义上的“用墨”在工笔花鸟领域转换为“用色”,用色多以渲染而呈现为“面”。而“用笔”则体现为线条的勾勒,它既表达出审美客体的造型,又是工笔花鸟作为中国画种属标志的质;它既能体现出主体艺术表现的功力,又隐含了主体的气质、才情、个性和学养。因此,如果取消了工笔花鸟画中的线条,也就消解了工笔花鸟画作为中国画的种籍。工笔花鸟画的程式绝无写意画那样繁杂,如点、染、皴、擦在水墨山水中就有许多固定的程式,它的最有特征的语言就是勾线染色。勾线染色解决了工笔画线与面、线与色的矛盾对立。勾线染色的线与面形成了工笔画再现客体的特殊造型方式,这种造型介于体面和线面造型之间,既可进行体量表达又可予以平面装饰,从而赋予工笔画造型以特别的意蕴。勾线染色的线与色解决了作为假定性的线条与客体固有色之间的矛盾对立,线与色随着被表现对象造型的变化而有机融为一体,既再现了客体,却又尊从主体的某种虚拟程式。
2. 工笔花鸟画审美特点
从工笔花鸟画艺术发展与审美境界的嬗变之迹中,同样面对大自然,但我们能够看到每个人的取材选题、风格、境界、都是不同的:常以勾勒填彩、工丽精妙的重彩俱多的富贵华美带有装饰风味又不失自然体态的黄筌父子为代表的风格;体制清澹,作用疏通有文人气质的,讲究笔墨又具写实风格,以生活情趣,自然野趣取胜的徐熙、崔白之类;有以文人学识气质入画的赵子固,重逸气又不失形象本身特征美,清秀雅逸中透出神韵,以“极简之处而有极工之意”以别于浓装重墨的温雅含蓄的艺术风格;有水墨淋漓,构图气势宏伟,形象简洁有力,墨色苍润,奔放不羁的林良、吕纪;有重形式构成,形象概括,意境冷峻,注重表现性而被誉为三百年自成一家的陈洪绶。他们当中的每个人都是按照各自的方法观察,按照各自的修养思考,按各自的要求表现。都是以不同的角度,以炽热的虔诚去追求自己的审美理想,精神追求愈主动,艺术个性就愈强。
3. 工笔花鸟画的形式特征
荆浩提出的“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不可执华为实,若不知术,苟似可也,图真不可及也。”是很有代表性的观点,无论是鼎盛时期的两宋工笔花鸟,还是后来的画史。都是把真切具体的形象表现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从留存下来的作品看,工笔花鸟追求的真实与纯客观的真实不同。五代以后宋代初期,以黄筌父子所代表的精工细密、金碧富丽风格为院画以及徐熙的野逸之风两种审美的确立了基本形式,这一直成为中国工笔花鸟画审美的一个重要标准。画面中也体现了中国工笔花鸟画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线条与笔法本身并非是自然对象所具有,线条的运用就意味着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拉开了距离。中国工笔花鸟画的非写实性是服从于中国文化的基本特性与中国画的审美意识的。也是克服自然形态束缚使形式手段得以发挥的条件之一,诸如笔墨的表现性正是要艺术形象与客观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线的韵律,笔的节奏,色彩的情感化,以及整个抒情性等等。其审美标准绝不是停留在形似、象形之中。画面要求做到传神达意,又不失自然形态,也是工笔花鸟画区别于其他绘画形式的特点之一。
4. 工笔花鸟画用笔和用墨特点
工笔花鸟画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所谓“三矾九染”就是描述的工笔技法。工笔花鸟技法中用笔较为重要,“骨法用笔”是谢赫六法中对于线条的审美要求,线条的表现要具有力量感,线条要具有精神性,润泽饱满。工笔花鸟用笔从笔锋特征可分为中锋、侧锋、逆锋。中锋用笔是指笔锋即笔尖从线条的中间划过,笔杆要基本垂直于纸面;笔杆倾斜笔锋于线条一边运动是侧锋;运笔从下而上逆势而行就是逆锋。用笔在具体的一笔中又包含了起笔、行笔、收笔三部分。在用笔时,要屏住呼吸,气息通过身体、肩部、肘、腕、手贯注与笔尖中,这样用笔才会有力,线条才能具有表现力,才能够充分自由的表现线条的起伏变化。在运笔过程中,气息要平稳,用笔速度不能过快或者过慢。
用墨:中国画自古以来就一直强调笔墨的运用,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在工笔花鸟画的临摹过程中,墨线的表现是基础,墨的使用要适当,墨色太浅,容易被颜色覆盖,墨色太深,色彩与墨线无法结合,使画面变得生硬,墨色的表现要根据描绘对象来进行浓、淡、干、湿的表现。
5.工笔花鸟画的设色
色彩在工笔花鸟画中运用也不满足于再现自然,是基于自然对象本来的面貌上的超越表象真实的色彩表现,在创作中有着一整套程式。其中融入了画家对于色彩的主观感受与情绪,是境界要求下的对自然本来颜色的概括提炼与夸张。将自然界复杂的色感综合为适应画面需要、形式特点要求下的,不过分强调立体感与光源的色彩变化,而是通过画面色彩间的搭配,互相衬托、映发以及与墨色融洽得体的色彩关系,同时还要求服从笔法的发挥。画史中有黄筌的浓装重彩富于装饰倾向的艺术风格,也有徐熙落墨为格略施丹青的以墨为主的敷色法,也有像《瑞祥图》那样以石青做底的画面。根据意境、形式的需要,用深赭、蓝色、金色,甚至用墨色做底的方式。这样处理完全是作者意匠所需。这富有强烈色彩倾向的颜色做底色,首先确立了画面的基调,自然与生活本来面貌拉开了距离而进入了润泽于人的意志的具有特殊风格的色相世界。工笔花鸟画赋色原则更多的是从艺术形象与意境出发,对自然色彩关系加以改造,突破自然对象服从于视觉的美感,服从表现的需要。重视与整体形式和谐的艺术语言的准确性,而非自然的真实性,这与前面谈的形的变化有机合成产生了工笔画的艺术形象。可见中国工笔花鸟画所要求的精于形象,说的是不仅仅拿生活的原来内容,原来的颜色充当艺术内容与色彩,而是以造化为本的理想精神作为意境的灵魂,这是画家们超然领悟了的自然真意而创造出来的形象,无不染上了作者的思想与个人意志。这是面对大自然,览物之有得,是奇造化而移精神,聊以表现个人之性情,是化实景为虚境,化自然物态为艺术表现。
6.工笔花鸟画的题款及印章
传统工笔花鸟画中一般题款较少与写意花鸟和山水画有一定的区别。
作业:学生完成一份1500字左右的花鸟画鉴赏实验报告。
实验二 工笔花鸟画临摹实验
(综合性实验 64学时)
1. 目的要求
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工笔花鸟画各种不同的工笔花鸟画技法和意境的营造,体验古人运笔、用墨、用色过程,独立完成一到二幅用宣纸、毛笔、中国画颜料、墨汁临摹的完整性作品。
2.实验内容
评讲前期本课程学生的作品,找出学生对材料和技法掌握运用的程度;分析与教学有关的工笔花鸟画作品,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通过实践并找出可借鉴的手法、技巧。
3.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投影仪、拷贝台、高仿真中国画作品、绘画用展墙、相机、画架、打印机、宣纸、笔洗、颜料、扫描仪画桌等。
4. 讲义内容:
①临摹的重要性:
通过临摹来学习传统再进行创作,是历来学习中国画必不可少的途径。即使是在当今中西艺术日益交融的时代,古人的作品依然是启发创作灵感,探索艺术规律的源泉之一。工笔花鸟画的教学,大体说来分为三个阶段,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因此作为工笔花鸟画三位一体教学原则中的临摹课,在工笔花鸟画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学习工笔花鸟画,临摹是必不可少的学习途径和方法,也是工笔花鸟画学习最重要的内容。古人在总结中国画的学习步骤时说:“先以古人为师,再以造物为师,最终当以心为师。”(董其昌)就是说学画,首先要学习前人的传统和方法,掌握形式,然后再向大自然学习,最后将两者综合起来表达自己,这是古人学习方法的经验总结。“初学于知笔墨,须临摹古人”“学不师古,如夜行无灯”,这些论述都是经验之谈。中国画的绘画形式和这种形式的语言核心——笔墨,是在中国画独特的文化、历史、社会和自然环境下所产生的,经过长时间的一代又一代绘画艺术家的不断继承、完善、发展、创造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有一个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要学会这个形式,就必须掌握表现这种形式的语言。中国画的笔墨语言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在现实中的表现物象身上是看不见的,是一种抽象的绘画语言。所以要掌握这种笔墨语言,必须首先向前人学习。在掌握了这个特殊的语言基础上,才有可能进入这个领域,而在这个领域的造诣,所能取得成就的高低,取决于对这种语言的把握程度,而学习这种语言最主要的方法就是临摹。这就是工笔花鸟画作为中国画这一画种的一科和其他画种不同的地方。
②临摹的顺序和方法:
在临摹伊始,要选择一些历代大师的作品作为临摹的对象,目的是建立一个高品位的起点,眼界高,认知着落点的层次就高,也少走弯路。如果所选择的临本格调不高,起步不高,将会终身受累。古语中有“法乎其上,仅得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的道理,所以一定要选择好的临本。在工笔花鸟画临摹过程中临摹范本一般从五代、宋、元时期古代经典为主的范画,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画幅的大小。有了好的临本,还得有正确的临摹方法,首先临摹之前要读画,“读”是研读、解读、分析的读。要对所临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了解临本的笔墨特点,方法步骤,作品整体气韵等,即使临摹古代名家的作品,也要善于学习,因为每一个名家,有他的长处,也有他的短处,所以一定必须要有辨别好坏的能力,看出哪些是它的好处,哪些是它的不足之处。要选取其可以吸收的东西尽量吸收过来,加以消化。
工笔花鸟画法是一种造型工整细致,色彩浓艳而略带装饰性的画法,如宋代的工笔花鸟小品画工笔重彩法适宜使用熟纸或绢,通常可分成六个步骤:
(一)起稿:先用铅笔或炭笔在稿纸上将花卉造型以及禽鸟、草虫、走兽等画的尽量精确,修改完美后将画纸蒙在上面用毛笔过稿。
(二)勾线:勾线有两种方法,一种称为勾勒法,就是先根据所临对象的线条墨色深浅安排墨线的深浅。第二种是复勾法,着色后根据需要用较重墨或颜色把主要线条较醒目的部分重复勾勒一次。
(三)分染及底色:为了表现花卉和鸟兽的凹凸起伏变化,运用低染和高染法相应的处理细节。底色部分考虑使用旧色处理根据背景与主体物的整体关系适当渲染。
(四)丝毛及立粉处理:传统工笔花鸟画鸟兽涉及到丝毛,丝毛又分为单丝和双丝根据描绘对象的不同选择相应方法。立粉一般表现花蕊等细节,使之有浮雕感。
(五)罩色:在渲染和着色之后,为了使色调统一或补救某些不协调的部份,做统一的大面积色彩协调。
(六)托色:从纸的背后托染白粉或其他石色,以加强正面色彩的厚重效果。
思考与练习:
1. 独立完成2幅优秀传统工笔花鸟画作品的临摹和学习。
2..思考如何理解传统工笔花鸟画与现实中花鸟的关系?
3.思考临摹技巧学习的重要性?
4.思考工笔花鸟画临摹的目的?
(一)优秀(很好)
能正确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能独立、顺利而正确地完成各项实验操作,会分析和处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能掌握所学的各项实验技能,能创作出较为优秀的山水画临摹作品,有一定创造精神和能力;有良好的实验工作作风和习惯。
(二)良好(较好)
能理解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认真而正确地完成各项实验操作,能分析和处理实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能掌握所学实验技能的绝大部分,对难点较大的操作完成有困难;能独立进行完成且有一定的艺术价值的山水画临摹作品;有较好的实验习惯和工作作风。
(三)中等(一般)
能粗浅理解实验目的要求,能认真努力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但技巧较差。能分析和处理实验中一些较容易的问题,掌握实验技能的大部分;有30%掌握得不好。能一般完成各项任务;处理问题缺乏条理,但工作作风较好;能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努力。
(四)及格(较差)
只能机械地了解实验内容,能一般性地按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操作,能完成60%所学的实验技能,有些虽作但不准确;遇到问题常常缺乏解决的办法,在别人启发下能作些简单处理,但效果不理想,工作中有小的习惯性毛病;但能按规定完成作业,能认真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五)不及格(很差)
旷课较多;或不按规定完成作业;或以他人的作品冒充自己的作品;或只是盲目地操作,只掌握50%的所学实验技能。有些实验虽能作,但效果不好,操作不正确,工作忙乱无条理,一般能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但常有小的错误。实遇到问题时说不明原因,在教师指导下也较难完成各项实验作业。
参考资料:
历代工笔花鸟画作品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实验教学中心
©All Right Reserved.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实验教学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龙泉驿区成龙大道二段1819号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 网站管理 |